close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黃樸民教授的演講視頻及mp3

 

 

 

 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【百家講壇.新讀《孫子兵法》.黃樸民】視頻

mikelin13 彙整 發表於 2011-1-27

以下是 【百家講壇.新讀《孫子兵法》.黃樸民】 的演講稿內容

主講人簡介
黃樸民,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;長期從事孫子兵法的研究。主要著作有:《春秋軍事史》、《天人合一》、《中國傳統軍事文化教論》、《孫子評傳》等。
內容簡介
《孫子兵法》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,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其內容博大精深,思想精邃富贍,邏輯縝密嚴謹。該書自問世以來,對中國古代軍事學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,被人們尊奉為「兵經」、「百世談兵之祖」。 在今天,人們對《孫子兵法》的理解已經超越了軍事的範疇,其蘊涵的哲理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。在本講中,多年從事古代軍事理論研究的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黃樸民從《孫子兵法》的體系分析入手,對其思想和觀念進行了深入的探究。他認為孫子兵法它的最根本的特點,就是從哲理的層面,用哲學理念的層面,來觀察戰爭現象,探討和揭示戰爭的一般規律,提出了一系列指導戰爭的具體方法。它包含了四個層次:第一個是戰爭觀念,第二個層次是戰略思想,第三個軍事思想的層次,第四個層次是治兵的理論。黃樸民教授說,「我覺得《孫子兵法》的意義,不完全在它兵法的本身,它始終在提醒大家,怎麼來對待問題,怎麼來把握戰爭的機遇,戰爭的機遇,怎麼來贏得戰爭的勝利,它是提醒你,它不斷在提醒,不斷的讓人們去思考,不斷的讓人們去思考,不斷的給大家始終留下一種探索的空間」「我認為孫子兵法實際上在十個層面上,對我們今天而且對整個戰爭形態,它提出了自己一種對立的統一的一種矛盾觀,因為解決任何問題,它都在矛盾的互動當中,矛盾的對立和統一當中來運作的,《孫子兵法》關鍵就圍繞著十個問題,十對矛盾在今天都有我們繼續思考的價值,和啟迪的意義」。最後,黃樸民教授結合現在社會生活中出現的《孫子兵法》熱等現象,提出要正確理解和認識《孫子兵法》,不能盲目和崇拜。

全文
講座現在開始,大家差不多都知道《孫子兵法》這個名字,它的許多格言,就是軍事格言大家都能背、也能隨口說出來,什麼「知彼知己,百戰不殆」、「上兵伐謀」 、「不戰而屈人之兵」、「避實而擊虛」等等等等。最為厲害的是,我們甚至把《三十六計》與《孫子兵法》也等同起來,什麼一些陰損的招數都好像都出自《孫子兵法》,什麼「瞞天過海,借刀殺人」、「三十六計走為上」、「上屋抽梯」 、「美人計」等等等等,好像都是從《孫子兵法》那裡出來的。這說明一個什麼情況呢?一個說明《孫子兵法》的名頭特別大,把什麼中國的計謀都往它的名下歸。但是我得告訴大家,這個認識是不全面,也是模糊的。《孫子兵法》是講詭道,「兵者,詭道也」,但是它遠遠沒有這麼簡單。假如我們把《孫子兵法》跟《三十六計》完全等同起來的話,那麼就給大家一個什麼印象呢?《孫子兵法》無非是些小人的伎倆,而不是君子的哲學,這實際上表面上是推崇《孫子兵法》,實際上是降低了《孫子兵法》,降低了《孫子兵法》的價值。
那麼,《孫子》作為一個兵法,它是一個非常全面完整的體系,那麼《孫子兵法》它的最根本的特點,就是從哲理的層面,用哲學理念的層面,來觀察戰爭現象,探討和揭示戰爭的一般規律,提出了一系列指導戰爭的具體方法。這個書篇幅不大,只有五千九百多個字,它自己本身有個邏輯體系,它十三篇,多一篇少一篇都是不行的。它是經過嚴格的一種學術剪裁的一種東西。你看它第一篇是《計篇》,打仗之前要算,那麼《計》放在第一篇;第二篇是《作戰篇》,這個作戰不是現在的作戰,而是準備戰爭,你看算好了他就要準備了。當然準備充分的時候,它要謀,要謀攻,後面你看它《行篇》《勢篇》《虛實篇》《軍政篇》《九變篇》都是講一些具體的作戰的要領,那麼最後面它又是講地形、行軍、火攻等等,一些具體的戰術問題,就更細化了。到最後13篇是用間,因為孫子兵法特別重視「知彼知己」,用間,用間諜麼,要瞭解情報,掌握情報,又圍了個圓圈,又轉回來了。中國的文化就是個大圓圈,老是在循環,但是每次循環都是否定之否定,是更高一個層次的發展和昇華,《孫子兵法》本身它是有個內在的邏輯體系。
那麼,我們今天按現代軍事學的體系來分析的話,《孫子兵法》至少包含四個層次:第一個是它的戰爭觀念。一個軍事家,一個軍事思想家,他首先對戰爭要有一個基本的態度,是肯定戰爭、還是否定戰爭,戰爭與政治的關係怎麼樣,戰爭與民心向背的情況又有什麼,勝負又有什麼關係,那麼戰爭要不要區別性質,是正義的,還是非正義的,它必須要有個基本的看法。孫子的戰爭觀,他的最主要的核心,就是「慎戰」,謹慎地對待戰爭。他既不否定戰爭,因為在當時那個時候,戰爭是不可避免的歷史現象,國家要統一嘛,還得打仗才能完成統一,所以他不否定戰爭,但是他又反對窮兵黷武,反對把戰爭看成是最好的包醫百病的良方,這是孫子的對戰爭的一個基本的態度。這是他的戰爭觀,簡單地說就是慎戰思想。
第二個層次是他的戰略思想。第一個他是推崇「不戰而屈人之兵」的全勝戰略,就是說追求萬全,追求以最小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;第二個他的戰略思想裡面非常突出的,他是提倡先發制人,他認為,打仗不能被動而打,必須自己主動進攻; 第三個他認為戰爭應該速戰速決,要進攻進攻再進攻,以最短的時間裡邊,取得最大的戰果,實現戰爭的目標。這是他的戰略思想的一個基本情況。
第三個他的軍事思想的層次,就是兵學體系裡面第三個層次,是他的戰術思想,這個思想是孫子所有整個兵學體系裡面的主體部分,也是他的核心。《孫子兵法》說來說去就是用兵的方法,那麼他實際上就把重點是放在用兵方法的探討上,他裡面提出了許多重要的原則,包括他的爭取戰爭主動權的思想--「致人而不致於人」。這個話雖然很簡單,但是包含了一切戰爭裡面的最主要的核心含義,就是說:調動別人,不要被別人所調動。就是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上。第二個他講的要「知彼知己」,這個剛才一開始就說了,你不瞭解情況你不能打,情況瞭解得不充分也不能打,不但要知彼知己,而且要早知,你戰爭你要瞭解情況要有時效性,過了時的話,就過了期,「明日黃花」了。還有一個我們經常說--「避實而擊虛」,你不能跟別人硬碰硬,你要用自己的優勢去打擊別人的薄弱,這是關鍵的一個方面。
第四個層次,也是最後一個層次,是治軍的理論,是管理軍隊和建設軍隊的一個基本的思想,就是軍隊是老百姓組成的,這個軍隊不經過訓練,不經過調教沒有一定的紀律,沒有一定的規章制度,它是形成不了戰鬥力的。所以孫子對這個問題,他也非常非常地重視,也提出了一系列的具體的治軍的方法,那麼這些方法和許多包括用將,將領用什麼樣的人,包括部隊的訓練,包括部隊的賞罰,就是說怎麼獎勵怎麼懲罰等等等等很多。他的核心就是一句話,叫做「令之以文,齊之以物」,就是用政治教育、物質管理、精神鼓勵來教育軍隊,使他們形成為誰打仗、為誰作戰的一種基本的思想,就是相當於我們今天的政治思想教育:「齊之以物」就是要用嚴格的軍紀軍法,誰犯了錯誤,那堅決不留情面,就是要加以懲罰。這是《孫子兵法》的四個思想的基本層次,按現代軍事學術的範疇可以這麼整理。
《孫子兵法》它實際上誕生的時候,還是蠻早的,出來以後對後世的影響是非常非常大的。
唐朝李世民說了一句話,他說「觀諸兵書,無出孫武」,就是說兵書幾百種,但是沒有一本是超過《孫子兵法》的。王安石說只要用孫子一、兩句話便可以成就功名。有一句話是明朝,就是茅元儀講過的一段話,我認為他對《孫子兵法》的定位是最準確了、講的最好的。他說「前孫子者」,就是比孫子早的兵書,「孫子不遺」,它裡面的精華《孫子兵法》裡面都包含了。「後孫子者」,孫子以後兩千五百年出的一些兵書,「不能遺孫子」,就是超越不了孫子的基本範疇,實際上這句話就把孫子的定位已經定好了。那麼在國外,《孫子兵法》影響也是蠻大的,你看尼克松,他寫了一本書,《1999不戰而勝》,他裡面就引用了好多的孫子的語錄。西方幾個二十世紀比較著名的戰略學家,像約米尼、利德爾。哈特、柯林斯,這裡有英國的,有美國的,他們都(對)《孫子兵法》都是非常推崇的。
下面我講第二個問題,我覺得《孫子兵法》的意義,不完全在它兵法的本身。我們現在就要說 ,一本兩千五百年以前的兵書,為什麼到今天大家還要學,還要關注,甚至有的時候還想運用?它本身就有非常值得人思考的內容。我們知道,文化或者說文明有兩種形態,有一種現在我們也很重視,就是說它是當時很輝煌、很有價值的東西。比如說我們中國的甲骨文、商朝的文字,我們今天肯定有人要,當然人很少了,要去研讀這些文字,但是研讀這些文字,並不是說我們現在書寫什麼電腦輸入法,比如方正輸入法,它不會去發明,用不著了,因為它已經是死的了。我們用它去瞭解商朝的歷史可以,我們去瞭解文字的演變史可以,但這是專家之學,跟老百姓、普通民眾沒有關係,最多跟書法家有點關係,他寫一個甲骨文,寫一副對聯,掛在那裡大家都看不懂,但是大家都說厲害,說這個書法家,說是要寫情書的話,假如說想讓大家不知道的話,做識別的話,可以用甲骨文來寫情書,公開化都不要緊,公開的情書,人家都看不懂,只有你兩個人看得懂。這個是有,但是極個別的現象,不能代表普遍的現象,這是一個情況。
第二種文明形態,就像《周易》、像《老子》、像《孫子兵法》、像《論語》,這些文明的積澱它還是活的,它是生生不息的,它是今天還是給人能有啟示,能有啟發的一個東西。那麼《孫子兵法》就屬於第二種,跟我們現在生活還有關係的一種文化積澱。那麼《孫子兵法》它始終在提醒大家:怎麼來對待問題?怎麼來把握戰爭的機遇?怎麼來贏得戰爭的勝利?它是提醒你,它不斷地在提醒,不斷地讓人們去思考,不斷地是給大家始終留下一種探索的空間。那麼,我研究《孫子兵法》十多年,我自己一直在考慮一些問題,我認為《孫子兵法》實際上在十個層面上,對我們今天而且對整個戰爭形態,它提出了自己一種對立的統一的一種矛盾觀。因為解決任何問題,它都在矛盾的互動當中,矛盾的對立和統一當中來運作的。《孫子兵法》關鍵就圍繞著十個問題,十對矛盾,在今天都是我們繼續思考的價值和啟迪的意義。
第一個關係,我認為是義與利的關係。就是說戰爭這個東西肯定不好玩,要死人的,從道德的意義上講、從人道的意義上講,戰爭是不應該有的,但是從歷史發展角度講、從實際的利益來講,戰爭又是不可以沒有的。那麼孫子他要解決的問題,他的思想的一個困惑,或者他設法解決的這個問題,就是如何使道德和功利取得一個平衡點,找到一個結合點,統一起來。我們一直以為孫子光講功利,是,孫子特別強調利。他一開始就講了,「兵以詐立,以利動」,就是說軍隊打仗,就是根據利益的大小來決定要不要打,或者怎麼打。那麼他講「非利不動」,就是沒有利益就不要打,得不到好處就不要動,不到威脅的時候,不要動用軍隊。他首先關注的是一個利,他說「合於利而動」,就是說符合利益,有利益可取,軍隊打:「不合於利,而止」就停下來不要打,他確實是個功利主義這個立場。但是孫子難道就不講道德?孫子是很講道德的,孫子他要「上兵伐謀」 ,他就是要用最小的損失來取得最大的戰爭效果。他本身就是人道的做法,他要提倡「伐謀」「伐交」,就是說要打外交戰,要謀略打敗敵人,而反對「伐兵」,就是公開打仗,他最反對的是「攻城」,認為攻城是下策,那麼他也是考慮到人員傷亡,要減輕傷亡,他本身也是有道德的含義在裡面。那麼這個就是說,他是找一種平衡點,既要講道德,實際上它給我們一個什麼啟發呢?就是說遊戲要有規則,道德要有底線。做什麼事情我認為都是既要講究利,又要講究義,道義跟功利應該有機地統一起來,這是孫子的第一對矛盾。他不斷地探索而且提出了他的看法,你可以不同意他的看法,但是你不能不承認他的思想的深邃性,掌握問題的深刻性,這是第一個方面。
第二個統一,是力與謀的統一、力與計的統一,就是說力量實力跟謀略的統一。《孫子兵法》大家都說是講謀略的,這話沒錯。但是呢,《孫子兵法》不僅僅是講謀略的,它非常注重實力,它跟《三十六計》最大的不同,就是《三十六計》是玩空手道,做無本生意的事情。《孫子兵法》它講你的謀略雖好,你必須用實力做基礎,沒有實力你的謀略就根本無所施展,但是沒有謀略你的實力也是空擺設,也沒用,兩者要有機地統一起來。
譬如說他講「地生度,度生量,量生數,數生稱,稱生勝」。他就說一定的土地面積,可以出一定的物質資源,而一定的物質資源,可以出一定的軍隊,一定的軍隊就構成了實力的對比,那麼實力的對比決定了戰爭勝負的最後歸屬,那麼,他是很重視實力的。那麼我們今天也可以想,我們現在既要講技巧、講謀略,同時呢,也更需要講實力。這個實力當然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,譬如說我們作為學生的話,文憑就是個實力,外語就是個實力,計算機方面也是實力,會開車什麼東西的現代人,本身就是一個實力。但是你有這些實力,沒有人賞識你,或者你自己沒有發揮主觀能動性去創造機遇,那麼你這個實力,你只好自己老是憤憤不平,怨命運不公。是啊,沒有人發現你,沒有人重用你,但是等到你計謀最好,你沒實力,你什麼也拿不出來。招聘的時候,它要什麼雙學位,要碩士學位,你拿不出來,那麼連談的機會都沒有,你的謀略根本用不起來。所以孫子一個重要的特點,就是實力跟謀略的統一,這是他的第二個統一。
第三個統一,是常與變的統一。孫子他特別重視軍事學的一般原則,這個一般原則就是「常」,穩定的、相對穩定的、已經成為經驗之談的那些東西,這些經驗都是鮮血和生命換來的,是經過戰爭實踐提出來的,他對這些東西他認為應該重視。他還講到了許多這方面的話,譬如說他裡面講到,有些基本原則,我們今天還是有啟發的,他說「窮寇勿迫」 ,就是說別人--走投無路的敵人,你不要逼得太凶了。逼得太凶了,他要狗急跳牆,他要跟你拚命的。包圍敵人要留下缺口,「圍師必闕」,這些都是無數次戰爭得出來的一個經驗,所以呢,這些基本經驗,孫子非常重視。但是孫子認為,用兵更重要的是「變」,他說「兵無常勢,水無常形」,就是軍隊打仗沒有規定的一種具體的方法,但就像流水一樣沒有固定的形狀一樣,流水流到哪裡算哪裡,那麼他認為變化隨機應變,通權達變,才是用兵的最上層的那種境界。所以兩者既要遵從客觀規律,或者說一般的軍事原則,同時又要創造性地運用這些原則,去發揮去運用,這個兩者應該統一起來,這是他的第三個統一。
第四個統一是物與我的統一,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統一。《孫子》裡面有些話我們表面看起來,是很矛盾的那樣子。他說了,「勝可知而不可為」,不可以去強求,不可以去創造,勝利是可以預知的,但是不可以去強行創造、強求;可是他的《虛實篇》裡面又講到了「勝可為也」, 這裡他把「不」字拿掉了,這不是撰寫當中出現了錯解,可是他怎麼寫呢?「敵雖眾,可使無斗」,就是軍隊雖然多,但是讓它打不了,沒法打。他這個話,一看,在同一本《孫子兵法》裡面,五千多字裡面怎麼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,實際上它就包含了一種深層次、一種哲理的思考。他認為,一方面,戰爭是一種客觀現象,你必須實事求是,尊重客觀的實際,不能違背客觀條件不成熟的時候去打。但同時,作為指揮員對戰爭面前不是無所作為的、不是被動的,而是應該主動的,你應該積極去創造條件,發揮你的主觀能動性,使勝利早點到來。所以這兩者之間尊重客觀和發揮主觀能動性,兩者不是對立的,甚至認為他們之間是統一的,這是他的第四個對立統一的矛盾體,他不斷給人提供一種思想上的一種啟迪。
第五個就是虛與實的統一。所謂「上兵伐謀」是他的一面旗幟,它是一種用兵的宗旨,也是最理想的境界,這是一面旗幟,是說的如何打什麼等等,那是具體做的,說的跟做的有時候表面上是不統一的。實際上孫子認為內在是統一的,基礎做好,最後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。我們今天大家在座的你盡可以想,十年以後我成為比爾蓋茨的那種發大財、開寶馬車人。目標可以定得很高,但是具體的是你還得先把學分修滿了,把文憑先拿出來,先三千五千先幹起來,然後再掙一個月十萬八萬的,那是兩回事,所以它是有步驟和他的遠大目標之間的統一。孫子一直考慮這個問題,所以這是他的兵學裡面又一對矛盾的統一體。
那麼第六個他的統一就是利與害的統一。他認為任何事物,戰爭也一樣,都包含著利和害的兩個方面。你要接受戰爭這個事物,你光想得利,不想它的害,這是不現實的,就像喜歡一個人,你喜歡他的優點的同時,你要接受他的缺點,沒有了他的缺點,他的優點同時也不存在。所以孫子他這方面的話很多,他最高明的一句話,就是「賦智者之慮」,就是聰明人的考慮「比雜余厲害」,就是說把利與害放在一起,來辯證地對待,只有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,考慮利的同時,你才會想到有可能危害;在危害的時候,你也要想到有利的一面,就叫做「塞翁失馬,焉知禍福」,因為禍與福它是在同一事物裡面保存著的,而且它是在不斷地轉化當中,這個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。
第七個他的統一,就是迂與直統一。就是說我們現在講,兩點之間直線連接起來,是最短的距離。曲線的話,你肯定要繞一圈,那表面上看來肯定是遠路了,實際上問題沒有這麼簡單。孫子特別強調,就是說,你不能是開門見山,或者直接軍事、衝突,而是要通過曲折的道路,來達到效率,達到你想要有的效率。比如說現在寫信,寫信的時候,我要問一個同學一本書,他上次借我的,我又特別熟,又不好意思開口要,我可以寫封信:「最近我們在一起聚餐,我們還談到你了,張三現在找了一個美眉,現在很愉快,李四那個地方工作也不錯,收入很高,然後大家都很想念你,你什麼時候來北京,大家一起聚,老同學多年不見了」,到最後信完了最後一句話「又及」,寫個「又及」,好像附帶一句,「上次你借我一本什麼書,能不能還給我?」表面上是一個實際上是曲裡拐彎,這封信寫了半天,最後一句,漫不經心這句話上面,而不是前面那些虛套,這個叫做「迂為直」,就是孫子講的「迂為直,以換為利」,實際上表面上是走遠路,實際上是走近路。這個是孫子認為,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思想方法。
那麼第八個統一,就是事與節的統一,就是說做任何事物,孫子特別強調,要中庸。書上沒有提到「中庸」這個詞,中庸這個詞是儒家的,但是他們的原則是一樣的。中庸是把握分寸感,這個分寸很重要,這個度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則,這個你「過猶不及」,你做過頭了,跟沒做到一回事。怎麼恰到好處,孫子他對這個問題,他有很深刻的認識,也作為矛盾的一個對立體,他來加以判斷。他在《九變篇》講到了一種將善用的五種錯誤和危險:第一個危險,就是「必死」,你一定應該不怕犧牲,那麼就「可殺也」,就會被敵人殺掉:「必生」,你怎麼想保存自己,要是想保存自己,「必生,可擒也」,你會做人家的俘虜;那麼「憤術」,就是你用一生氣,這個人脾氣很暴躁,容易被別人侮辱;那麼你「廉潔」,你好名聲,那麼人家也可以讓你難受;最後一條,叫「愛民」,本來愛護老百姓,那是好事情,他說「可煩也」,可以騷擾得他不得安寧。實際上他這裡講的就是度的把握的問題,實際上我們都知道,不怕犧牲、善於保全、愛好名節、同仇敵愾、愛護老百姓,都是好的品德,可是問題就在於它上面多了一個字,叫「必」,做過頭了,那麼就要走到事物的反面。我認為,這是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大局限。
第九的就是全與偏的統一。他裡面講全勝,「自保而全勝」,就是說他追求勝利上的完全,不要有缺陷,追求那種萬全之策。但是孫子也看到了,「全」有時候也是一個問題,為什麼呢?有時候事情要走偏鋒。他講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話,叫做「無所不備」,就是你處處防備,「無所不寡」,這是用兵上的一個原則。你的兵力到處防備的話,那麼你的戰線就拉長了,你的兵力不夠用。兩者應該是統一,我們應該追求萬全,但是萬全之策畢竟是一種美好的理想,實際上有時候真正是像孫子所說的集中兵力、各個突破、抓住主次、分清主次、重點開拓。你沒有重點,眉毛鬍子一把抓,那麼肯定是沒有希望的。
最後一個統一是知與行的統一。他特別強調,既要善於學習,但是更要重視實踐,沒有學習沒有知識積累,沒有理論做指導,你的實踐是盲目的。但是沒有實踐,你的理論那是虛擺設,是你的小菜上面,我們吃的冷盤上面的蘿蔔花,中看不中用的。所以他始終強調了這兩者之間的統一,也是一個協調。我覺得《孫子兵法》我讀到現在,我就是歸納出這十個對立的統一。十個對立統一,實際上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什麼概念:它是用兵的真藝術,人生的大智慧。那麼,它實際上包含了非常多的幾種矛盾對立統一,一組一組的矛盾,一組一組的範疇,最後昇華為人生的大智慧,這是我要講的第二個部分。
最後一個部分,就是怎樣理解。究竟怎樣去理解和運用《孫子兵法》?現在《孫子》研究當中,《孫子》運用當中,有四個問題。
第一個呢,是歪曲原意,是吧?信口開河、引書圓說、移花接木,就是孫子不是這個意思,你把它擰過去了,完全給它,那你何必要《孫子兵法》?你自己搞出一個新的東西不就完了。譬如說孫子「不戰而屈人之兵」,有個日本的孫子研究者,叫做逢屋千村的,而且他的觀點到我們今天國內還很有市場,他說《孫子兵法》不是打仗的,《孫子兵法》是教人和平的,是和平主義者,是不戰主義。我想要問了:寫《孫子兵法》,孫子運氣不太好,孫子要運氣好一點,活到現在的話,和平獎首先要授給他了。這個完全是跟孫子原意不符的,孫子說過不戰主義、和平主義,他幹嘛寫《孫子兵法》?幹嘛把戰爭的藝術寫得這麼細,這麼出神入化,讓人佩服呢?這個本身就說明一個問題,它是一個對原意的歪曲,對孫子原意的歪曲。
第二個,偏向、簡單化。「取其一點,不及其餘」。這個我們剛開始的時候就講到了,就是說,《孫子兵法》大家心目當中只有一個字:兵不厭詐,詭道。這個剛才我們分析了,《孫子》確實是講詭詐,但是詭詐是《孫子》的一部分,不等於《孫子》的全部,《孫子》是一個綜合的體系,是個有機的體系。軍事上不但講詭詐,甚至它的軍事也不單就軍事而講軍事,而是軍事政治綜合考慮的一個東西。
後面兩個研究,一個是什麼?是生搬硬套,亂貼標籤。我們前段時間街上你去看一下,《孫子戰前兵法》這種書也出來了,它就是說把軍事上的一些原則,跟商業和經營當中完全對應起來了,這個就是貼標籤了,現在我們動不動《孫子兵法》和經營管理什麼東西聯繫。這個東西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,但是確實存在著一種生搬硬套的一種東西,兵法兵法,講的是用兵之法,是戰場上你死我活的一種鬥爭藝術。戰爭當中是消滅敵人保存自己,戰爭的基本目的是這樣子的。商業講的是什麼呢?商業要講誠信,要講雙贏。戰爭是獨勝,軍事上沒有雙贏的,而商業上是多贏、雙贏,是一個互動的關係。你不能把兵法騙人的那些戰術運用到商業運作當中去,有的是能用,有的是不能用的。
最後一個偏向叫做誇大神話,自吹自擂。海灣戰爭的時候就出現了,老布什,不是現在的小布什,老布什他打海灣戰爭的時候,說他床頭放了兩本書,其中一本就是《孫子兵法》,他經常看上幾頁,它好像是布什的勤務兵,還是這個貼身的保鏢一樣了,就奇怪了,它怎麼有這個說法呢?然後說美國海軍陸戰隊,每人人手一本《孫子兵法》,這個描繪起來,好像是繪聲繪色,活靈活現,這個有什麼依據?沒有依據,都是自己想像出來的。可是,以訛傳訛,謬種流傳。北大有個李零教授,他也是搞《孫子兵法》研究的。李零,北大中文系的,他就在《讀書》上寫的文章,他寫了論證這個東西的虛假性,他說當時他懷疑,現在他跟美國軍官接觸當中,確實瞭解,他說美國人軍官這些剛才說了西點軍校,《孫子兵法》確實是一個課程之一,就像讀塞勞斯維茨的《戰爭論》情況是一樣的,古代的軍事名著、西方的經典的軍事名著他們都要讀的,但是讀完了也就算了的。當然有幾個比如說對中國文化特別有愛好的人,那是千分之一萬分之一,特別感興趣他留一本,這個是美國的軍官親口說的,《孫子兵法》沒有這麼神話。就是說,我們現在《孫子》研究當中,確實存在上述四種比較不大健康的傾向。宋朝的時候,有一個人,叫何去非,他是武學博士,他寫了一本書叫《何博士備論》。《何博士備論》裡面他講到了一段話,我覺得是我們今天理解《孫子兵法》和運用《孫子兵法》,包括現代社會競爭當中掌握先機、把握主動的非常有啟示意義的。他說的一句話是怎麼說呢?就是「不以法為守」,你不要死守教條,「而以法為用」,你要把它靈活來運用:「常能緣法而生法」根據法來生法。原則上生出新的原則來,新的戰法來,與時俱進,生出新的高明的道道來:「與夫離法而合法」,表面上你做的事情是跟原則好像有距離,實際上你的精神核心是合法的,表面上是離開的,但是實際上是吻合的。這才是用《孫子兵法》、理解《孫子兵法》、運用《孫子兵法》的最上層的境界。也就是說,要把《孫子兵法》當作古代的哲學原理來看,不要把它當作一種教條,或者說標籤來用。我的今天的講話佔了大家很多時間,謝謝大家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kelin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